第35章 :回乡(3 / 4)

材料运输提供便利。

“修路?”保安团的成员们面面相觑,“浩哥儿,这得花多少工夫啊?”

秦浩笑了笑:“工钱照发,伙食管饱,干不干?”

一听有工钱,大伙儿顿时来了精神:“干!浩哥儿说干啥就干啥!”

修路工程很快展开。秦浩亲自带队,白天指挥众人开山凿石,晚上则点着油灯绘制工厂的布局图。冷秋月心疼丈夫,每晚都熬一碗姜汤送到书房,轻声劝道:“别太累着,身子要紧。”

秦浩握住她的手,柔声道:“放心,我心里有数。”

三个月后,一条蜿蜒的山路终于修通。这条路虽然不算宽阔,但足以让马车和骡车通行。秦浩站在路口,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工厂选址,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接下来就是建工厂了。”他对身旁的黑娃说道。

工厂的建造比修路更加复杂。秦浩从西安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搭建厂房。为了保密,工厂选址在山坳深处,四周林木茂密,从外面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

“浩哥儿,这地方真隐蔽。”黑娃环顾四周,啧啧称奇。

秦浩望着四周的岩壁,满意地点点头,虽说日寇并没有攻占过西安,但飞机轰炸却可以直接越过西安。

厂房修建的同时,秦浩请来的老技工也在着手培训村里的年轻人,先从最简单的子弹制造教起,一方面是为了让工人们练手,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的威力太大,一旦操作失误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造子弹分几个步骤:弹壳成型、装药、压底火、组装。”老技工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手里拿着一枚子弹样品,耐心讲解,“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规程来,半点马虎不得。”

村里的年轻人听得认真,但实际操作时还是难免出错。有人把弹壳压歪了,有人装药量不准,甚至有人不小心把底火装反了。老技工并不着急,只是反复强调安全第一,并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

“别急,慢慢来。”他鼓励道,“熟能生巧。”

半年过去,工人们的技术逐渐熟练,工厂的设备也全部到位。秦浩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宣布工厂正式开业。

工厂投产后,第一批子弹很快下线。秦浩仔细检查了每一枚子弹的质量,确认无误后,才允许装箱。

“浩哥儿,这些子弹……卖给谁啊?”黑娃小声问道。

秦浩笑了笑:“自有买家。”

他在西安的时候就联系上了几个西安附近的军阀。这些武装力量缺枪少弹,对弹药的需求极大。秦浩的子弹价格公道,质量可靠,很快便打开了销路。

随着订单的增加,工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秦浩又招募了一批工人,其中一半是外面招来的熟练工,一半是白鹿原上各村的年轻人听说白鹿村的后生在秦浩的工厂挣了钱之后,各家族长都来找他讨人情。

念及保安团的成全各村都有,秦浩也就答应下来,不过还是事先言明,在工厂做事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但凡有不听话的立马辞退。

各村族长都是满口答应,甚至放话:“谁要是不听话,你送回来,看我不打折他的腿。”

1922年冬季,秦浩接到的订单更多了,而且一些军阀也不满足于子弹,询问秦浩手里有没有手榴弹和炮弹。

秦浩询问过工厂里的老技工,在得到工人技术已经足够支撑炮弹生产后,开始尝试生产手榴弹和迫击炮弹。这一次,他更加谨慎,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确保万无一失。

“浩哥儿,咱们是不是……越干越大了?”黑娃看着仓库里成批量的手榴弹跟迫击炮弹,声音有些颤抖。

秦浩望着忙碌的厂房,轻声道:“外头已经打成一锅粥了,西安的局势也不安稳,咱们得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