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鸿雁排云而上,清唳声穿透澄澈如洗的碧空。
永寿宫里新移栽的丹桂开得正好,金灿灿的花瓣被秋风裹挟着,飘过朱红的宫墙,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暗香。连檐角铜铃的晃动声里,都似揉进了几分甜润。
寅时三刻,永寿宫的正门尚未开启,便听得远处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一队身着朱红服饰的銮仪卫手持仪仗,步伐铿锵地穿过长街。
当朝阳刚刚攀上东边的屋脊,紫禁城被第一抹霞光染成琥珀色,养心殿殿前的琉璃瓦好似被裹上了一层蜜蜡。
女官笑吟吟地走上前来,展开手中明黄色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坤德承乾,辅翊宫闱而弘化;椒涂俪极,赞襄内治以垂型。咨尔淑贵妃安氏,恪守箴规,膺椒掖之选;性资端慧,秉珩璜之仪。
兹仰体皇考圣祖仁皇帝甄陶后德之至意,眷念尔十余年翊赞勤劳,恪恭久而弥虔,令仪着而益懋。特沛殊恩,晋尔为皇贵妃,以示尊崇。尔其益懋柔嘉,膺箕帚而永绥福祉;恪襄壸教,统六宫而式化母仪。钦哉!”
黛玉一身华丽繁复的朝服,石青色底纹上金丝银线反射出流水一般的光辉,在她白皙的面颊上流转:
“臣妾接旨,谢皇上恩典!”
黛玉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伸手接过那用真金打造而成的金册金宝,眼观鼻鼻观心地按着规矩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行礼时鞋尖上缀着的珍珠流苏无声滑落,在汉白玉地砖上溅起细碎的光。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龙纹,睫毛在晨光中投下细密的阴影,像是蝶翼轻轻颤动,飞舞着泼墨成"皇贵妃"三个大字。
“宫外皇贵妃仪仗已备好,请娘娘上轿。”
黛玉在紫鹃的搀扶下,稳步坐上轿子。
因着现在宫中已经没有了太后和皇后,所以她不需要再像之前一样去聆听皇后的训导。
斟酌之下,礼部便在流程之上加了一条去坤宁宫拜谒的流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今日过后,黛玉代为执掌凤印,若是以后再有妃嫔晋封,便是由她来训诫宫嫔,不需再来坤宁宫一遭。
以后宫内宫外的相关祭祀,也是黛玉站在高台之上,来组织领导。
想来这雍正一朝,有且仅有今日会打开坤宁宫的大门,来举行妃嫔的册封礼。
轿辇缓缓前行,走了没多远,黛玉便看得储秀宫方向,也有一队仪仗在静默地候着,在长街上遥遥相对。
九月的阳光忽然变得温软起来,带着酸涩的甜蜜,像内务府昨日新送来的贡桔。
黛玉知道,那仪仗里坐的是眉庄,心中的欢欣不由自主又多添了几分。
今日是九月十六,正是两人当年入宫的日子。
雍正元年,二人一起入宫。
雍正十一年,二人一起行册封礼,一人为皇贵妃,一人为贵妃。
于二人来说,身为后宫嫔妃,已是走到了富贵荣华的顶端了。
有权,有子,有家人,有姐妹。
前世自己为情泪尽一生,换来今生总有人相伴身旁的的底气。
够了,都够了。
黛玉用丝帕按了按眼角潮湿的印迹,帕角绣的银线白梅沾了胭脂,倒像是雪地里绽开的一朵红梅——如她养的狸奴那毛茸茸的小爪子一般。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可万万不能哭。
远处隐约传来声声钟鸣,穿透层层宫墙,带着几分金戈铁马的回响,撞碎在坤宁宫的鎏金鸱吻上,又顺着琉璃瓦的沟壑滚落下来,惊得几只灰鸽子扑棱棱飞起。
黛玉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掀起衣衫下摆,跪在明黄色的蒲团上,想着眉庄就跪在自己身后,心里面的焦躁在香火气中不由慢慢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