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遂发铳(2 / 3)

抬枪,还有自生手铳”

一刻钟后,朱皇帝,带着一众文武,来到另一处试验场。

工部火器司郎中赵烁,一把掀开帆布,指着上面的火器,满脸自豪,开始大声介绍。

这个赵烁,是赵士桢的族人,大明火器专家之一,也是工匠营的元老人物之一。

“陛下”

“工匠营,为了打造这一款自生鸟铳,耗费了半年时间”

“还特意从徽州,找来了东郊先生的族人,一起合力打造完成”

“陛下”

“这一位,就是毕应福,他的手艺,可比老臣的精湛多了”

说完后,赵烁把手指向一边,一个叫毕应福的中年男子,身材消瘦,双目炯炯有神。

东郊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毕懋康,万历年间的进士,崇祯年间的兵部右侍郎,火器兵械专家之一。

这个毕应福,就是毕懋良的儿子,毕懋康的大侄子,家传的火器行家。

毕懋良,也是名人,万历年间的进士,曾任户部右侍郎,崇祯年间的工部左侍郎。

牛人毕懋康,着有军器图说,打造了武刚车,神飞炮,还有大名鼎鼎的自生鸟铳。

术业有专攻,兵械火器也是如此,各有各的套路。

牛人赵士桢,发明了迅雷铳、掣电铳、火箭溜、鲁密铳、鹰扬炮等等。

所以,当初在勇卫营的时候,赵烁很快就搞定了抬枪,因为抬枪跟鹰扬炮差不多,都是重型鸟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但是,涉及到自生鸟铳,毕家才是真正的行家。

好在,朱皇帝打赢了一系列的战争,灭了二十多万清军,名扬天下。

这不,工部的朱企鋘、王文简和赵烁等人,很快想到了徽州的毕家,以朝廷的名义,再次招募毕氏的专家。

毕家的上一代,出了毕氏兄弟,两个六部重臣,看到使臣后,立马沿着长江,进入大西南,再次加入了工部。

“草民毕应福”

“叩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被赵烁点到名的中年男子,立马从人群后面站出来,浑身激动颤抖着,跪地磕头,高呼万岁。

毕家又露脸了啊,太不容易了,20多年了啊。

崇祯末年,北京的朝廷没了,南边的朝廷,也是过眼云烟,颠沛流离。

毕家,在万历年间,天启年间,崇祯年间,也算是江南官宦豪门了。

但是,朝廷南迁以后,毕氏两进士一退,毕家就不行了,有点没落的趋势。

现在,不一样了,大明西南朝廷,再次强势崛起,闻讯得到机会的毕家,肯定要往前冲啊,期望重现家族的辉煌。

“不用多礼”

“起来吧”

站在前面的朱皇帝,放下手中的遂发手铳,点了点头,再把目光看向地上的中年人,肯定的说道:

“还有,你也不用自称草民”

“毕氏两进士,是两个朝廷重臣,也算是大明的功勋之臣”

“这样吧”

“你还是在工部吧,任职工部郎中,协助王侍郎,搞好兵械火器”

“说说吧,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自生鸟铳”

“不,不要叫自生鸟铳了,有点拗口”

“既然是燧石生火发铳,那就叫遂发鸟铳吧”

刚刚赵烁介绍的时候,王文简就在朱皇帝身边,小声详细的介绍毕氏一族。

毕竟,朱皇帝才多少岁啊,毕氏辉煌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呢,肯定不清楚情况了。

所以说,听闻毕氏一家,是一门两进士,两侍郎的时候,朱皇帝的态度,立马变了。

大手一挥,草民变工部郎中,正五品大官了,位列尚